中央氣象局 1週農業天氣預報
有效時間:自 10月8日00時起至10月14日24時止
一、天氣概況
8日至10日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西半部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有零星短暫雷陣雨;8日清晨基隆北海岸、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11日東北風增強,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短暫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12日、13日南方低壓雲系北移,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14日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短暫陣雨,其他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11日、12日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含綠島、蘭嶼)及恆春半島沿海有長浪發生的機率。菲律賓東方海面至南海有熱帶系統發展的機率,惟其強度、位置及移動方向仍有不確定性,氣象局將密切關注。
二、其他建議
天氣晴朗炎熱,明(8)日中午前後桃園市地區為黃色燈號,請注意。(發布時間: 2021/10/07 16:56)
(一)減少戶外活動及勞動,避免劇烈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
(二)室內保持通風及涼爽,適時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
(三)適時關懷老人、小孩、慢性病人、肥胖、服用藥物、弱勢族群、戶外工作或運動者,減少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
南部硬質玉米栽培期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提醒農友,當植株約10公分高時,秋行軍蟲即可能侵入產卵,若發現附有鱗毛的卵塊,請小心摘除置入袋子或容器內,避免孵化幼蟲隨風擴散;初齡幼蟲危害成窗格狀食痕,徵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因此苗期巡田須特別觀察食痕,若發現食痕,可施行藥劑防治,幼蟲3至4齡後將鑽入心部大量啃食生長點,防治難度上升,鼓勵農友早日注意、及早防治。
(一)台南場說明,因秋行軍蟲幼蟲常躲藏於玉米心葉,施藥時藥劑水量要足夠,並且對準心葉施藥,行進速度不可太快,使藥液充分流入心葉,增加藥液接觸蟲體的機會。此外,地方政府單位亦可調集大型噴藥機械,籌組共同防治隊或僱用代噴業者進行大面積共同防治,以加速區域性防治效率。
(二)除了玉米,秋行軍蟲也會危害高粱、薏仁、小米、狼尾草、薑、落花生與水稻等作物,須注意各作物栽培初期的田間巡查,以爭取防治黃金時機,早期發現早期防範為防治秋行軍蟲最重要的作為。公告藥劑請參考防檢局建置之秋行軍蟲專區(https://faw.baphiq.gov.tw/)。(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芒果採收後進入營養生長期,籲請農友小心防範檬果螟蛾的發生,若因採收完成而鬆懈,疏於園間防治工作,將導致檬果螟蛾大量危害新梢,致使明年檬果開花時,大量花蕾遭此蟲蛀死,影響產量及收益。
(一)檬果螟蛾屬芒果栽植中重要害蟲,每年於9至11月及2至3月危害葉梢、花蕾及幼果。秋季芒果抽梢時,成蛾即產卵於嫩梢上,幼蟲孵化後蛀入葉柄及嫩梢危害,每隻幼蟲約可蛀食2至5枝新梢;若仍未妥善防治,將導致此蟲於隔年春季芒果開花時大量蛀食花蕾,嚴重影響產量。
(二)防治上,可採物理防治法,於園中發現枝梢被害時,隨即用手摘除,或架設溫網室等設備,堵絕成蟲進入園中產卵。化學防治可查詢植物保護資訊系統--檬果螟蛾類。(參考資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入秋後氣溫轉涼、日夜溫差增加,處於果實發育期的棗樹須注意棗白粉病發生,該病將造成果皮褐化粗糙,大幅降低商品價值。籲請農友注意防範,確保果實品質與收益。
(一)棗白粉病是由病原真菌所引起,好發於涼冷乾燥、通風不良的環境,網室內栽植過密、未適當修剪的植株更易發生。病菌可由棗葉片、花器及果實表面侵入感染,感染部位產生白色菌絲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隨風飄散後,可造成大面積傳播及危害。
(二)幼果期果實即使受到輕微感染,也會造成日後果皮粗糙而大幅降低商品價值,嚴重時果實褐化乾枯,直接影響產量。籲請農友在棗盛花期即應採取預防措施,並仔細觀察,只要葉片發生白粉病即應適時防治,以免病菌危害果實。
(三)為預防棗白粉病危害,應有良好且計畫性的進行枝葉修剪,以改善果園通風。開花盛期如發現白粉病,應即時採取防治措施。藥劑防治可參照植物保護手冊上的核准用藥,並選擇不同作用機制藥劑,依照核准之稀釋倍數輪流施用,以降低抗藥性產生風險。安全資材則可使用乳化葵花油200倍、窄域油500倍及石灰硫磺合劑等,施用時應避開烈日高溫,以免藥害發生。
(四)防治作業外,可配合適時疏果,以提高果品品質。整枝及疏果要領如下: 1.疏果前先剪除細弱枝梢、交叉重疊枝及樹冠上方未結果的徒長枝,較易判斷適當的留果量,也可改善日照及通風,減少病蟲害發生; 2.優先疏除擦傷及病蟲害果,無葉片、葉片老化、細弱枝梢或枝梢尾端的果實也應一併疏除; 3.原則上4到5節留1果,以免日後果實成熟時結果枝斷折,而須施行吊枝作業。(參考資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大宗蔬菜播種量及供苗預警資訊(110/10/5)
(一)甘藍:110年9月下旬育苗場甘藍供苗量計557.6萬株,已接近合理種植數量上限,為紅色燈號。農糧署表示,評估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即將進入平地產區盛產期,加上部分高冷地產區持續採收供應,供應量充裕,請農民預先評估種植風險。
(二)結球白菜:110年9月下旬結球白菜供苗量232.8萬株,為黃色燈號,屬正常種植範圍,推估採收期為11月中旬;目前已逐漸進入結球白菜栽培適期,種植量尚屬合理。(資料來源:農糧署作物生產組蔬菜花卉科)
註
天氣預報中,各縣市預報以各縣市政府所在地附近為預報參考位置。
天氣預報高低氣溫出現同值時,表示兩者差距在1℃以內。
度日(Degree-days):植物發育時所需之有效溫度單位。
積溫:植物發育過程中,當各生育階段有效溫度累積至一定數值時,即可完成發育。該數值即稱為此一發育階段所需的積溫。
分別以臺中區農改場、高雄區農改場及花蓮區農改場所進行豐欠試驗稻作和氣象觀測資料進行稻作積溫值計算。
稻作積溫值計算出現「-」符號表示該地目前尚未插秧或已經收割。
稻作最低、最高生長溫度以10℃、40℃為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