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署 1週農業天氣預報
有效時間:自 12月26日00時起至 1月1日24時止
一、天氣概況
26日清晨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偏冷,西半部日夜溫差大,白天起大陸冷氣團減弱,各地氣溫回升;各地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27日白天南方雲系逐漸北移,東半部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27日晚起東北季風逐漸增強,28日、29日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稍轉涼;27日晚至28日水氣仍多,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中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29日水氣減少,北部及東半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30日東北季風稍減弱,北部及東北部氣溫稍回升;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31日東北季風再增強,1月1日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稍轉涼;基隆北海岸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26日、27日東半部(含綠島、蘭嶼)及恆春半島沿海易有長浪發生的機率,請注意。27日晚起至30日清晨西半部地區及馬祖易有低雲或霧影響能見度,請注意。
二、其他建議
◎未來 1 個月長期天氣展望(12/16~113/1/12)
◎濕冷天氣來報到,番茄晚疫病多留意,落實田間衛生管理並改善通風,避免病害蔓延造成損失
疫情內容
近日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及寒流影響,溫度明顯下降,且有零星降雨,當田間環境溼度偏高時,容易發生番茄晚疫病,請農友加強防範,避免病害蔓延造成損失。
晚疫病好發於低溫、高濕的環境,尤其是連續陰雨後,植物組織染病初期出現水浸狀斑點,之後擴大並褐化,導致葉片乾枯;植株莖部染病則會呈現水浸狀黑褐化,農友俗稱「黑骨」,嚴重時全株焦枯、死亡;果實亦會受害,初期呈褐色水浸狀斑塊,斑塊逐漸擴大並向果實內部蔓延。病原菌在受害組織上可產生大量的游走孢子,再藉由風雨或灌溉水飛濺散播到健康植株。
防治建議
防治番茄晚疫病,首要應落實田間衛生管理工作並改善通風,在病害發生前可先施用「亞磷酸」混合等量的「氫氧化鉀」進行預防。若田間已開始發病,應立即剪除受害枝葉,加強田間衛生管理。以化學藥劑防治時,務必選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農藥資訊服務網(https://pesticide.aphia.gov.tw)公告之核准藥劑,並依核准方法使用。目前高屏地區已進入番茄採收期,農友應嚴格遵守藥劑的安全採收期,以確保食用安全。
(發布機關: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防檢署及田邊好幫手)
◎冷氣團報到! 高雄農改場提醒農友加強作物防寒管理
冷氣團一波波南下,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農改場)提醒農友隨時留意最新氣象預報,掌握低溫的變化及各種作物生育階段,做好農作物防寒措施,以減少農作物損失。
高雄農改場戴順發場長表示,高屏地區主要栽培熱帶作物,於12度以下低溫可能開始發生葉片黃化、落花、落果等損傷,冷氣團來臨前,提前作好防寒措施,多一分防範、少一分損失。目前蓮霧正值結果期,寒流期間果園可引灌溫度較高的地下水保持根溫或在果園周圍設立防風網,幼果可提早套袋,成熟果實應適時採收。棗近成熟的果實,如遇低溫降雨易造成果皮損傷,應適時採收。番石榴果園平時應注意線蟲防治,以免低溫後加重影響。紅龍果正值產調季節,如開花期遇低溫,可人工授粉以促進果實發育;而未成熟枝條低溫後可能出現黃化、壞疽,可提前葉面施用高磷鉀肥,減緩受害程度;對於開早花芒果,則加強飼養授粉昆蟲,增加著果率。
蔬菜方面,正在生產的冬季蔬菜如苦瓜、絲瓜及胡瓜等容易因低溫引起落花、落果、裂果、葉片黃化及新梢畸形,建議冬季施肥時適度調高磷、鉀肥比例,有助於增加耐寒力。低溫來襲時除了以畦溝灌水及畦面覆蓋保持土壤溫度外,田區四周可利用雜草抑制蓆或90%遮光網阻擋冷風,網室頂部可多覆蓋一層紗網,以加強低溫阻隔的效果,但仍需提醒農友,當氣溫回暖後必須儘速將田區四周及網室上方所加蓋的圍網移除,以避免濕度過高反而引起病害。
水稻雜糧方面,水稻秧苗場於寒流期間可利用不織布或塑膠布覆蓋秧苗,以減少寒害損失;尚未插秧田區應待寒流過後再插秧,已插秧田區低溫期間可以深水灌溉進行保溫,寒流後可先行補植,再施用少量氮肥促進恢復生長。高屏地區胡麻達開花末期及蒴莢成熟期,應隨時注意氣象預報資料,可預先於田區灌水保溫,翌晨排水,減輕低溫寒害影響。
花卉方面,建議加強設施保溫措施,如捲揚式設施可將塑膠布放下;有加溫機之蝴蝶蘭溫室,巡視油量是否足夠及確認啟動開關是否運作正常。其它切花達適收階段可提早採收。低溫來襲前應限制澆水以減少植株葉片含水量,或使用抗蒸散劑(如水蠟)來減少植株蒸散,以增加耐寒性;於氣溫回暖後,則應避免陽光直射造成植株更嚴重的傷害,可增加遮蔭減少光線,以減緩寒害病徵的發生。
戴場長進一步強調,寒流前的防禦措施密切影響農作物後續的產量及品質,高雄農改場已於網站建置農作物相關防寒及復育措施,可供農友參考運用,農友若有任何相關技術問題,可逕洽該場技術服務團成員,技術人員將竭誠為農友服務。相關網路資源:
*高雄農改場技術服務團
https://www.kdais.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nnouncement&id=8959
*作物防災及復育措施
https://www.kdais.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nnouncement&id=6841
◎注意紅豆病蟲害,防範工作一起來
疫情內容
一、高屏地區較早種植的紅豆目前已進入結莢期,晚種植的也陸續進入開花期,近期氣候降雨減少且溫度冷涼,高雄區農業改良埸籲請農友注意防範豆莢螟、薊馬類及白粉病等,早期防治可遏止病蟲害蔓延,避免影響豆莢品質與產量。
二、豆莢螟的幼蟲可吐絲將嫩葉對摺黏附,躲藏其中取食葉肉,隨植株生長,開花後取食花苞及豆莢。薊馬類害蟲體型微小,喜歡群集於未展開新葉或花器上吸食汁液,導致新梢有褐色斑點或落花。白粉病則好發於乾燥冷涼的季節,受害葉片猶如撒上一層麵粉,影響光合作用。
防治建議
一、農友應隨時注意田區害蟲的族群動態,若能在蟲口密度較低時就注意防範,可降低花及豆莢受害率。
二、農友可參考防檢署農藥資訊服務網(https://pesticide.aphia.gov.tw/information/Query/Bug) 推薦藥劑進行防治,施藥時務必遵守藥劑推薦稀釋倍數及安全採收期,以免農藥殘留過量。施藥時,請加強葉背及新葉等小型害蟲喜好棲息處以提升防治成效。
三、紅豆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操作指引可參考防檢署作物IPM專區(https://aphia.coa.gov.tw/ws.php?id=22494)
(發布機關: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防檢署及田邊好幫手)
註